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

太極長拳簡介






課程資訊:

甲班:
  週六 08:15~09:45
  台中市自由路四段168號2樓

乙班:
  週六 15:30~17:00
  台中市自由路四段168號2樓

丙班:
  週日 09:30~11:00
  台中市北屯區博愛公園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一、課程特色:

所傳太極長拳除了講究舒展寧靜外,授拳時重視:

1身體結構
 以避免造成膝蓋受傷等...運動傷害;
 同時也為養生和防身打下基礎。

2運作原理
 練太極需區別鬆和垮的不同,養生功效才會顯著,
 畢竟隨意比劃和依太極原理運作,效果是截然不同的。

3以意行拳
 讓身心更協調而合一,更可觀照內心、能量與身體關係。
 讓太極拳從養護身體開始,進入養護生命。

太極養生,並不止於養生。
由活絡筋骨而活開心胸、由觀察身體而觀照內心,
以動入靜,因此古之習武多與修行孟焦不離。

對了,本門太極不但養生養心,一樣可以防身喔,請看延伸閱讀了。

二、傳承簡介:

本門所傳太極拳,以楊氏老架一O八式為基底,
為楊氏嫡傳楊澄甫傳予劍仙李景林,再傳給長拳韓慶堂-姜長根所成。

除了舒緩綿延而能穩定身心、安定情緒,有很好的養生效果外(好處可點此開啟連結)。
身型更加開展綿延,動作更是靈動矯捷,活動力更強,打起來更是年輕帥氣。

教學上我們專注在舒張、運轉、調息,以健康為本,
不教新型競技套路,不務花巧高難,
因此不會造成運動傷害,而能確實達成養生效果。
衷心的建議把這一趟老架學好學熟,會比追逐各式競技太極收獲更多

三、楊式太極特色:

楊氏太極,昔日稱之太極長拳,而後百家爭鳴,為區別而以楊氏為名。
拳風舒緩綿長,和陳氏太極震腳彈抖有不小差異。
原因在於:
楊氏太極開山祖師楊露禪至陳家溝學拳前,已經有良好的長拳基礎。
因此在陳家溝學拳後,便將陳氏太極結合了長拳的特點,以
更具養生通氣效果。
而成為目前世人所見的楊氏太極拳。
現從長拳拳理上切入太極,對於學習楊氏太極是一個很好的門徑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費用:
每五堂3000元,單堂700元。
期前繳費,若擔心學習成效可以先上單堂確認。

周政宏教練:0930770700

Line連結:https://lin.ee/OFqVPSr 
LineID: @038nbkps


延伸閱讀:

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

學了一趟拳就以為會了



都學過了...」小子嘟著嘴,一臉抱怨著,手下還是不馬虎的練著。

學防身術的小子問:「如果對方這樣打來,你怎麼辦?」
「採。」順手抓住來勢。
「如果這樣呢?」小子手高高舉起作勢欲劈
「採阿」我一個箭步手劃弧,又抄在手裡。
「如果這樣呢?」小子一個勾拳
「還是採。」採手帶偏
小子笑了,「怎麼都是採?」
「更好用的招式當然很多,只是秀一下,採練的好,可以處理很多攻勢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曾有人問我:可不可以來只學某一趟拳?
當然可以,如果無緣,我就當江湖賣藝,只求出去說是買的,不要說是我教的。
如果有緣,當然希望留下來繼續深究,一探武學之道。

學一趟拳,只記動作順序,就以為學會了,
其實連依樣畫葫蘆都談不上,
這拳在講什麼?練什麼?勁在哪?招式怎麼用?
都不知道,就以為會了,停了,
真的是買櫝還珠:花了錢買珍珠,卻把珍珠還回去,留下裝珠的木盒。

以前的人,一趟拳就是一個門派,深精深研,
因此一個採手,有多種變化,可以應付許多狀況。
現在都比誰學的拳趟多,比劃半天,風光無限,
但徒具其形,未見其意,練錯都不自知,自然無法舉一反三。
這真的很可惜。

雖然,喜歡珍珠還是盒子,也是各有所好,尊重對方,強迫不得。
但我還是喜歡教珍珠,也希望我的學生喜歡珍珠。


PS:
一趟拳有沒有學成,
我個人認為,有三個標準
1能否做出基本效果。
2運勁是否順暢。
3能否對生活對生命有所幫助。

例如:以摔的招式來說,
1在對方無防範下是否能順利摔倒
2在摔過程中是否流暢,感覺沒有阻礙
3是否可以清楚感受到對方以及自己身體的變化與流動?
 理解人和人的互動自己的侷限在哪?
 是否能改變自己姿勢、位置、想法、念頭來反應局勢?


而這些要求有幾個基礎:
1身體架構是否正確,呼吸是否穩定
發力處及傳送路徑是否流暢
3身心是否平靜

第一項是後面兩項的基礎,有第一項後面便會逐漸建構起來
而第一項在本門中就是長拳八勢。

2022/10/27



震腳淺談

震腳是傳統武術中常見的一個動作,

常常有人為了聲勢奪人,震腳震到傷膝蓋,實在得不償失。

那麼,震腳到底要怎麼練呢?

要知道怎麼練,一定要先知道用途,再來研究怎麼練能達成目的且不傷身。

而達成目的與不傷身,在長拳中是一體兩面、相輔相成的事,絕對不是二選一,沒有犧牲一項來完成另一項的選擇。

對長拳而言,震腳目的有二:

1為快速轉移重心腳,同穩固身體,以利再次進攻,可以說是一個快速蓄勁的方式。

2利用下墜勁來加強攻擊力量,常見於擊打摔拿。

並不為踩踏對方腳盤,或發聲彰顯威勢而用。

因此本門震腳的練法為將重心以墜馬方式,迅速地落入另一側,
而非以踩踏地板、用力跺腳的方式來進行。
因此如本門馬步,沉肩入胯,鐵戟插地,
膝蓋並不受力,自然沒有膝蓋受傷的情形。

而所產生聲響也會截然不同,但不希望練習者將注意力放在聲響上,而忽略本質,所以這邊不從聲音上作辨識。
而練習者忌追求聲音大小,而喪失功法本質,若造成膝蓋傷害,實在得不償失。


延伸閱讀:


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

坐馬如虎蹲



<馬步要訣:首領似懸、落地如釘、坐如虎蹲、頂天撐地、鐵戟金勾、胯深似海>

學生時期,剛接觸到門內的馬步時,覺得:蛤?怎麼長這樣...
後來教小朋友時,小朋友都大笑:在大便喔?
常被這樣講,也覺得難堪。

後來西方健身觀念隨著youtube的盛行,進入臺灣,
在教馬步時,笑的人少了,多出來的是有人問:
這和深蹲有什麼不一樣?
我起初也覺得類似,瞭解深蹲後,才知道還真不一樣。

這叫坐馬如虎蹲。

傳統武術用龍形容脊椎,用虎形容胯。
看似玄秘,其實是將一切講透。

坐馬如虎蹲,就是坐馬時候要如虎蹲踞。
這可以從圖的比較,很清楚看的出來,為何用虎來形容胯。

這樣的做法,如同大砲的基座,為發射砲彈時,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力和穩定性。
這和深蹲是不同,深蹲的目地在訓練腿臀肌群,對支撐力的要求較小。

虎胯不僅提供良好的支撐力,也提供了良好的勁道傳遞路線。

本門長拳講究龍脊虎胯,就是從蓄勁開始,到發勁結束,整個過程中,都由胯將地面的力量,源源不竭的傳遞上來,透過脊椎傳送到四肢,是一切勁道的基礎。
可以說沒有虎跨,龍脊就喪失的基礎。

因此雖然在多數拳趟中,馬步出現的頻率較低,但是不論是弓步、伏虎、玄機、坐盤...其他基本式,都是在這樣的結構下運作,
是一切下盤的基礎,虎蹲的重要性,不言而喻。

長拳在正確的結構下,養肌養筋養勁,防身又養生。
沒有運動傷害,任何年紀,只要能走能動的人都可以練
下圖的
賴老先生曾經因練太極膝蓋受傷,
如今馬步坐的四平八穩,相信你也可以。

歡迎加入長拳的行列,就能理解為何在數千年征戰中,長拳成為北方最大的拳種之一,而練習者壽命也是最長的。


延伸閱讀:

單招單練
別減肥阿,會變胖的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好的馬步,上撐得住人,前推不倒,側推不動

馬步對於傳武,就像跳繩對於拳擊,是一樣重要的存在。
雖然在套路中,馬步出現的比重,遠不如弓箭步,伏虎勢等等其他八大勢,
但卻是因為有馬步的結構基礎,其他動作才得以依此建立。

那麼長拳的馬步是如何呢?
蹲馬步,更正確的講法就是坐馬,就是好像向後坐椅子一樣的往後坐。

在有脊柱撐拔的基礎下,
初學者由三個步驟來練,分別來確認膝蓋、髖關節、和脊椎的狀態
很快可以學到正確結構

第一步:頂懸
為頭頂上懸,如果變成抬頭,或夾下巴,都是不正確的。
若感受不到,可以以豎頸進行。

第二步:穏膝
膝蓋是穩定關節,而非活動關節,
在蹲馬步前,膝蓋不要打直,
蹲的時候,膝蓋的垂直位置要落在前腳掌上,
穩定好,不要往前移。
否則會使下個步驟無法進行。

第三步:折胯
以雙手指尖,插在髖關節,也就是鼠蹊的位置
將鼠蹊往後、往下按,讓髖關節後折,這時手會被髖關節夾住。
如果不行的話,有個變通方式,就是刻意用髖關節去夾手指,也是可以暫時為之。
掌握到這個做法後,就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。

第四步:頂天撐地
將兩手交握,食指伸出相貼,然後伸向天空。
然後在穩住膝蓋的狀態下,進行折胯。
隨著胯後折,手指自然會變成指向斜前方。
在食指往斜前方伸展,尾骨往斜後撐地的狀態下,脊椎自然被延伸拉直,不會彎腰駝背,這裡指的拉直是身體的感覺,並非真的要脊椎骨成一直線,不要弄錯了。


在膝蓋、胯及脊椎就位後,再來我們可以進一步優化胸腔及肩胛的狀態。

我們會以三掌來開展胸腔及肩胛,
一、拔天掌:將雙手交握,翻掌朝天,抬頭往上看,將雙掌往上撐
二、橫開掌:雙掌拳心朝外,各自往兩側下扒,到肩膀高度後,掌心依然朝外,指尖朝上,掌根橫開外推。
三、前撐掌:將兩拳收回腰間,然後以立掌將掌根直推出去。
抱回腰間,收,或是進行其他練習。

這樣馬步的身體結構就初步完成了,不要小看初步結構,後續所有的深化,坐胯、落胯,都是接在這個結構上,繼續深入完成。
而其他七大勢,弓箭步、伏虎勢等等,都是馬步的延伸,請務必學好。

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

虎叉

 


門內虎叉為姜長根老師所傳,

虎叉顧名思義,為獵虎所轉用。

獵虎,面對強大的敵人,不求有功先求無過,嚴守以待時機;進攻時,一擊即退,型整,嚴陣以待。

因此虎叉雖然型態兇猛,招式剛烈,卻是防守重於進攻的兵器。

叉頭三叉四刃,擴大殺傷面積,攻擊時即使中股未中,兩側刀刃也有相當威脅。

防守時面積大,橫掃攔截相當容易。

整個身法,非常適合拿來練習身如懸鉛的勁法。

虎叉上附有鐵環,刺擊時鏘鏘作響,勁道如果漂亮,撞擊聲清亮單響,十分悅耳。

練之後,神清氣爽,渾身充滿力量,是兵器和勁法結合的相當好的功法。

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