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

出拳如放箭

「拳如箭,脊如弓,進出如穿管,沉肩墜肘,放弓射箭」


該拳是否有貫穿力,並不在打到的時候,而在出拳前便決定了;

做事是否有執行力,並不在執行的時候,而在執行前便決定了。

出拳如放箭:「拳如箭,脊如弓,尾骨如握,進出如穿管,沉肩墜肘,放弓射箭」

出拳,拳鋒為箭尖,小手臂為箭杆,肘為箭尾,而攻擊的點就是靶。

出拳前,為讓箭尖直直奔向目標,
箭尖應先瞄準目標,使箭杆與靶在同一直線上,則穿透力自然產生。(現在都用鎗筒了,避免打歪)

如果箭杆與靶不在一直線上,出拳時,箭尖軌跡會呈現弧形漂移。
弧形越大,直線力越小,平移力越大,不僅力量分散,手肘還會受傷。
即使打到,也只能算是「迴」到而已

而要瞄準的何止拳鋒,如弓之腳膝跨肩肘一亦併入,三合進,三尖相照六合全,即為合一。

所以該拳是否有威力,並不在打到的時候,而決定在出拳前就決定了。

做事,道理不都一樣。


延伸閱讀:


日常開課連結:http://tobeonekf.blogspot.tw/2016/06/blog-post_22.html


ps1:三尖相照意為先,三尖相照指的就是鼻尖腳尖拳尖要對準目標,意為先外型上是為周身主」,要眼鼻如鷹。意念非常重要。

ps2:拳打雙角,就是雙尖。

ps3:除了軌跡,出拳就是重量進去,速度出來
   重量有拳頭與身體,速度有直線與角速度

ps4:出拳時手臂沿脇而出,先緩後疾,尾骨與拳鋒對拉如拉弓,發即鬆
   基本上就是虎胯龍脊熊膀




從正心到合一

圖摘自網路

前年,和師兄弟聚餐時,被問到:
台中參加協會比賽要用什麼隊名?
那時雖敎了一陣子,但沒想過比賽的事
隨口答:正心
沒什麼原因,只是那時候對練拳的認知
心正則身正,身心皆正則光明透勁、破除魍魎。

今年打算開始設點敎拳了
本來想沿用「正心」二字
但領受已變,所以用了「合一」。
以前講正心很好,但有正就有斜,有善就有惡

所以道德經講:
•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。
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• 故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形,
高下相傾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…

當我們認定這是善的標準時,一但不符合這標準,便是惡
所以善與惡是如影隨形,因為確立了善就產生了惡
可以說惡是被善劃分排擠所生的。

而何者為善?何者為正?
多數時候,其實都是以己為正,以己為善
而他人理所當然就是斜了

可是真的是這樣嗎?
當我們嚐試往深處看,看見所有衝突的源頭時
會發現莫不是貪嗔癡慢疑作祟,何其相似

轉個角度,又有誰正誰斜?
逐漸發現,每個人心中無法平靜、喜怒哀樂的源頭皆同
人我之間又有何異?
如海面波浪,各各獨立,而底層海水,卻相連無二
如此,又怎的我是人非?
萬物相連,環環相生,本自圓滿俱足,
哪來的殘缺遺憾?又怎不是我所造做?
一切歸一,醒覺之路何異?哪來互相攻抵?

長拳習久,對於其他門派也稍有涉獵
雖然外表拳風不同,入手不同,
而核心的拳理卻極其相近,只是用不同文字敘述而已
看的越透,越無罣礙,越無爭端
拳鋒如此,人生何嘗不是?

合一,拳掌相對,人我兩忘。



PS:"用對這個字來指明你們同意的事。"--與神對話I

2010/09/09


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

輕鬆站,有什麼關係嗎

示意圖,非本人


在一片雄壯威武吆喝中,蛋黃哥站在牆角,身體貼在牆壁上,唉聲嘆氣
練出拳,就撇嘴嘟囊,站的歪歪扭扭,一臉不高興,
要他站正,身體就從左斜變成右歪,再要求就從右歪變成左斜,

只聽他喃喃抱怨「有什麼關係嗎?」
當然有關係,

要他出列拿著靶,
感恩節火雞出來,學蛋黃哥歪歪斜斜站著,
姿勢一站,底下一片轟笑,有夠像
「好,站這樣出拳」
「波」一聲,就跟氣泡破掉一樣,軟綿無力,學生笑得更大聲,連蛋黃哥都露取笑的表情
「還笑,你打拳就像這樣

「站正出拳」
火雞站穩出拳「碰!」
底下一片「喔~~」訝異的聲音
「差很多吧」「對阿對阿」連蛋黃哥都點頭


很多時候,我們總覺得站正坐正很辛苦,
喜歡靠牆,靠牆靠久了站起來就歪歪斜斜,還以為這是輕鬆的姿勢
久了就產生脊椎側歪的後果
做事其實一樣,不要閃躲,不要走偏門
閃躲只會讓該負擔的責任變成「後果」,
偏門只會讓這些後果一次反撲,
這次台南大地震倒的唯冠金龍大樓不就是如此

練習長拳,抱拳,紮馬,從端正身體開始,
學習面敵時,坦然面對,兩眼平視,不閃不躲,不傲不燥
正身而後正心
正心處世,就能面對問題,冷靜判斷,直心處事,
心無扭曲,講話自然鏗鏘,行事自然有力

練拳初步,端正而已
最後會發現,站正是最輕鬆的了


ps:
直心處事,是不是太吃虧?
或許會吃虧吧,但坦坦蕩蕩,不虧不欠,好吃好睡的平靜,非鑽營者能享受
再者,身心如一,則可由外觀心,外境紛擾,必為內心不平所映
昏雖懵懂衝撞,醒則調心速成
吃虧?其實是大大佔便宜。


日常開課連結:http://tobeonekf.blogspot.tw/2016/06/blog-post_22.html

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

人,很自然的想回歸到來處


高一時,跟學長對打,挨了幾記,被逼到牆角,已無退路
學長寸步踩進,擺頭晃手,準備尋隙出手
背與腳跟已抵住牆角,無寸可退,心知守不住就是重擊

拉開玄機式,雙腳前虛後實,兩拳三角對擺,雙眼凝神緊盯 
瞬間心中一片明靜

交手幾下虛虛實實,徉彈實踹,上檔下封,盡皆撥開
學長搖搖頭退開,繞了一圈,讓我出了牆腳再來 …

… 對我而言,練國術的迷人就在明靜
心如長空的明靜

武術,大多數人不講學武,而講習武
學,好像在認識、了解一個理論,總是身體外的東西
習,則不同,是透過身體的直接證明,沒有花俏,沒有推演,只有實證
或是對練,或行拳, 透過身體、精神、極度專注的實證
在揮舞的那電光火石,一切繁瑣都不見了,意念消失了
世界只有明靜

而明靜,是所有人的來處
人,很自然的想回歸到來處

武以止戈,走過來處,又有什麼值得相爭呢?

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

為什麼老師不告訴你

PO完「抱拳」那天,夜半醒來,不知怎搞的一直想到 姜老師。
讀高中時曾有同門師兄弟李問姜老師「我們練的是任脈還是督脈阿?」
老師回答:「沖脈」。
李問:「沖脈?怎麼練?」,老師不答。
李跑來問我,我也搖頭不知,
學生時期的我們都矇懂,隨口抱怨「老師都不敎」兩聲,也沒再想這件事。

後來自己帶學生,想起老師的隻言片語,慢慢理解他的想法,

老師敎拳很少點破,只告訴我們怎麼做,
例如怎麼把肘抱好,卻不提和沖脈的關係。
我們幻想著沖脈,卻對眼下平凡無奇的抱拳馬虎帶過。

其實只要好好抱拳,自然會知道什麼是沖脈。
若不按實作,沒有親身體驗,就算畫張人體經脈圖,那又如何?

有人抱怨老師不點破。
老師為什麼要點破?
點破後的叫知識,而人一旦有了知識,就以為自己懂了、會了,就停了。
知道了,卻從此就停在知的階段,不再前進,也無法深入。

倒不如留著混沌,讓學生摸索,
摸不到,有疑問,有需求,這時的點破,才有作用,才有價值,才叫明師一點,
同樣的話,放在沒有需求的人身上,只是被憎囉嗦罷了。

如果能自己摸到,那就是本事!
有了本事老師才能再往深裡敎。

如果不去摸,告知又有何用,只是多一張自以為知道了的臉。

再說,若要樣樣點破後才要練,那也未免功利。
人,難免功利,但若太過,就像只吃維他命不吃飯一樣,終究貧乏,
貧乏之人,怎有能量再上一層樓?也不堪重用。

我們總以為高深奧秘的東西,應該有特別炫目的手法,
卻不知把平淡無奇的要領練好,該有的本事就會有。
而我們總看不上眼前的,把眼睛投射在虛構的幻想中----還徒呼赫赫。

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

太難了啦

氣的下課時畫了一張圖洩憤
「十路潭腿太難了啦!我都沒進步」

哇哇叫是個小四的小不點女生,憑著上課認真,下課不回家,學習進度猛超前.
從沒有基礎,沿路過關斬將,才練拳兩學期,居然就練到了第十路腿.

「哎呀,你以前學四路八路時,還不是說很難,
 現在是會了,不就一直說很簡單」我安慰她說.
「可是四路和八路彈腿,動作是很多,
 十路雖然只有三四個動作,配合起來太難了啦」
哇哇叫嘀嘀咕咕自己分析起來了.

十路腿是第二次教,但分解動作上不同以往有點詭異,
這個哇哇叫作沒兩動就不耐煩的跺腳哇哇大叫.

另一個五年級的小神龍小神龍個性溫和,
雖然練得較久,但常出國玩,並不常出現,所以學的東西並不多,哇哇叫並不覺得他是個厲害的腳色.
但由於小神龍心比較定得下來的,
雖然是第一次學,但已經開始上手了,
更讓哇哇叫氣得牙癢癢,偷偷掉淚.

下課時恨恨地畫了一張圖,大大標明我沒進步」,哈!

十路腿,已經有邊走邊打高級拳的雛形了,
不再是一步一拳的基本態勢,
整體的配合上更需要耐心調整.

我安慰她:「不是困難,而是還沒抓到步驟」
哇哇叫耐不住,一直用自己的方法試,調的跺腳直喊「太難了啦!」

過了一個寒假,第一次上課,見她又精神奕奕地想挑戰十路腿,
這是很好的,
練武術就是這樣,練的不是一頭熱血的體力功,而是性子和冷靜分析的腦袋活.
練出來的孩子,除了健康的筋骨,一腔的熱血,還有冷靜的頭腦和耐得住的性子.

這樣的孩子未來遇到什麼事,都能從容以對.


延伸閱讀:

2016年2月20日 星期六

這是在排毒,沒有關係-扭一扭



扭一扭有沒有去看醫生阿?」「沒有!」
「怎麼這樣呢?」「我心中暗暗嘀咕。
扭一扭是S校 三年級的小男生,練拳時除了搗蛋外,常常翻白眼扭脖子。
我常告訴媽,請帶扭一扭去看醫生,
總看到媽辛酸的眼神說「好。」但總沒去。

後來我才知道,這不是頸椎問題,是妥瑞士症。

這孩子剛開始做「調息引導」時,除了翻白眼扭脖子外,常常會喊著腳好癢,邊喊邊跳邊抓。
我跟他說「這是在排毒,沒有關係」(很多妥孩子或過動兒會有這種發癢的反應,是否二者有關我不確認,但發癢的確是排毒的反應),

扭一扭就會忍一下繼續做導引,只是過沒多久又開始跳而已。
就這樣跳著跳著,也慢慢穩定下來了,最後能維持一分鐘半~三分鐘的調息而專注不動,翻白眼扭脖子的現象,都沒再出現,有次媽媽在外面偷看,眼淚都流下來了。

這樣的定靜,不要說是妥瑞士症的孩子,對一般的孩子來說都不容易達成。

合一專注力武術中置入「調息引導」,

除了讓孩子靜定外,最大的目的就是在於幫孩子排毒,
體內毒素多,大腦不可能置身事外,腦部的發育、專注力、清醒度會受到相當的影響。

而在呼吸與動作的自然配合下,透過深層肌肉擠壓與舒張,將毒素帶出體外,
隨著孩子越做越到位,體質自然改善,腦筋也會更加清醒。
當孩子可以逐漸定心完成調息引導後,心理平靜而舒坦,身體柔韌而強勁,也為接下來的武術動作做好準備。

排毒一向不舒服,就像去積習一樣會覺得不適應,
當覺得不適應不舒服時,靜下心幾個深沉的呼吸,很快能拉回清明的心,
遠離那些亂糟糟的念頭,也為接下來的應對做好準備。

ps:
除此提供一些看法當參考,會導致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外界因素有三:
1.運動太少
2.3C玩太多
3.食物添加物質太過,例如:肉類的生長激素…;飲料的糖分…;糕點的反式脂肪…。
都是有害腦部的物質。
縱容孩子一時的口腹之欲,賠上一生的聰明與健康,實在不值得。

多吃當季蔬果,經濟允許的話多買有機作物,都可以降低毒物對孩子的影響,
為了長遠的未來,請控制好孩子的飲食,絕對是值得的。

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

三八23

圖為網路擷取

顏回孔子的得意門生,喜歡學習,德性又好,孔子講過的事一件不敢忘。

一天,顏回上街辦事,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,
心想可能是大特賣,就奮力的擠到前面,

才發現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。

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:「一匹布8塊,三匹就是23塊,你為啥算我24塊錢呢?」
顏回數學一流,心想,這可是大展身手的時候,
便前跨一步,到買布的跟前,施禮說:
「這位大哥,三八是24,怎麼會是23呢?是你算錯啦。」

買布的一看是顏回,便指著他的鼻子罵:
顏回你算老幾?還沒出師就想出頭阿,孔子怎教出你這個數學都學不好的傢伙,
 走,咱找他算給你看去!」
顏回說:「好,如果是你錯了怎麼辦?」
買布的霸氣外露說:「我錯了,我的頭割下來給你。你錯了呢?」
顏回不敢賭頭,結結巴巴的說:「我錯了,我...我...帽子摘給你。」
二人打著賭,找到了孔子

孔子問明了情況,對顏回笑笑說:
「三八就是23阿!顏回,你輸啦,把帽子取下來給人家吧!」
顏回一聽輸了,倒是認賭服輸,
還偷偷鬆口氣暗道「好險沒賭頭...」

就把帽子摘下,交給了買布的。
那人接過帽子,嘿嘿冷笑兩聲「九九乘法好好背吧..」,得意地走了。

顏回一聽,連忙從書包拿出數學課本,翻到132頁九九乘法表,
一看,大哭:
「老大,三八明明是24阿,怎麼會是23呢?」

孔子摸摸鬍子,高深莫測的說:
「你想想:我說三八23是對的,你輸了,不過輸個帽子;
 我若說三八24是對的,他輸了,那可是一顆人頭啊!
 你說帽子重要還是人頭重要呢?」

顏回恍然大悟,「噗通」跪在孔子面前,說:
「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,
 學生還以為是老師久沒背乘法表生疏了呢。學生慚愧萬分!」

後來一日,子路他媽來顏回家看電視,電視正播出模特兒穿著曝露的走伸展台
顏回回頭跟女兒說:「以後長大,別穿這樣,危險!」
女兒說:「我知道,孔子有教。」
子路他媽聞言,義憤填膺地說:
「想不到你會這樣教女兒,女生穿再曝露,男生也不應該非禮...啪啦啪啦...」
顏回摸摸鬍子,高深莫測的說:
「好啦好啦,你說的都對,都有道理,不過如果發生事情了,
 是你的是非重要?還是我女兒身體重要呢?」

子路他媽憤而離席,後來子路在戰鬥中,就為了撿帽子而戰敗,最後被剁成肉醬。

每次小朋友因為一些你找我渣,我找你渣的芝麻小事鬧到臉紅脖子粗時,
我就喜歡說上這兩個故事:

「你們來上兒童武術課,都希望自己成為高手吧?」
「對...」兩個小傢伙彼此看了看。
「為了你推我一下,我罵你一句,把武術課吵掉,這樣是能成為高手暱?」
「不能...」
「以後你們長大,會有一些目標要做,如果只是因為一些意氣之爭,把目標賠進去,划不划算?」
「不划算」還挺大聲的
「知道就好」希望這些小朋友記得這些故事,那就真是功德無量了。

ps:
武德中第四項為智,智是智慧,是覺擇,不是小聰明搬弄是非搞口舌鬥爭,
現代人講文明,把時間都耗在撥弄口舌上,以為這就是文明,
而社會案件上哪個不是因為禍從口出?
所以佛說修德先修口,一點也沒錯,
修好口,福雖未至,禍已遠離。


日常開課連結:http://tobeonekf.blogspot.tw/2016/06/blog-post_22.html

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

七傷拳與武德


學生遊俠小五,是位帥哥,有聰明的眼睛,平常要嘛管人,要嘛欺負人,喜歡動手動腳。
有天興致勃勃地跟我說「想找個壞人好好打一頓喔」
連忙正色跟他說:「不行」
「為什麼?」

「因為我們很難判斷誰是壞人,再者,打人者人恆打之」

「我就打回去阿」遊俠一臉彼惡敢擋我哉的表情

我就跟他說起我知道的一個案例:

有位跟著國民政府來台,五六十歲的老師傅在北部落腳授拳,
有位X拳教練帶著三位學生登門要求交流交流,
老師傅不肯,教練便百般嘲弄羞辱不肯離去,
老師傅被弄得沒辦法,便要徒弟們先離去,
待徒弟走光後,拉下鐵門,一轉身便出奇不意一頓暴打,
不到一分鐘,教練和他的學生骨頭斷的斷,傷的傷,不能動了,
老師傅拉開鐵門,
徒弟都還沒離開,便要徒弟叫了一輛計程車把他們載走。
事後老師傅說:什麼交流?武術是定生死的,沒在交流。」

ps:以前開場子的師傅,有人來踢館,輸了,是要離開,把維持生計的場子讓給別人的,對他們而言,沒有交流只有生死。

「那我就練厲害一點啊」
「你厲害能打一個,人家找十個,你能打十個,人家找二十個,你能打幾個?」
「那我就拿槍阿」
「好啊,先不說對方也能拿槍好了,如果你這樣做,那你和對方的這輩子都毀了,你要為了一個壞人浪費掉你一生嗎?」

「那如果對方欺負你怎麼辦?」
「我都笑一笑,對不起喔,轉身就走,跟這種人計較是在浪費時間,懂嗎?
 習武不是讓你成為鬥狗,而是有危險時保護自己用的。」


以前年輕好鬥不懂事,常和其他道館的人試招,
原本只是好奇對方的手法,切磋切磋,沒想到對方突然下重手撕我韌帶,
等我傷好了,便用同一招加倍奉還,撕他兩手韌帶。
之後便心生警惕,知道如果我有傷人心,恃藝逞強,終究要還。
日後與人試招,便處處留手,以不傷人、顧及對方尊嚴為先,
因此不但不結怨,反而認識許多好朋友。

金庸小說裡有門功夫,叫七傷拳,傷人之前先傷己,
欲傷人肺,先傷己肺,欲傷人肝,先傷己肝,
因果就是七傷拳,你想傷人,就已經注定傷己。

因此武德的第一項就是心存仁心,
不心存傷人意,同時也免於自己被傷害,
武德看似約束自己保護他人,其實自己才是真正被保護的人。

而語言,財富,權力,人脈...和武術一樣,都是一種力量,
不懂得導正力量,恣意妄為,就是一種暴力
一種暴力會引來另一種暴力
你羞辱人人就打你,再不然就暗中搞你,
射出去的力量,遲早反彈,這是最簡單的因果。

最近新聞許多高官幫財團強徵土地,皇親國戚竊占國土,巨賈富商大賣黑心油,毒害健康...
世道輪迴,怎會不報?


註記:

知識財富權勢地位,都是一種力量,因此擁有者都應該了解什麼是武德。
武德即五德(仁義禮智信),雖分五旦前後相承實為一
仁:不存傷人之心→希望人真正快樂。
義:有勇氣做該做的,拒絕不該做的。
禮:做的時候要尊重他人想法與感受(含環境)。
智:考慮怎麼做才能三贏(你我兩造外,還有外在的第三者)。
信:心口行合一,貫徹執行。

仁與義一組,一內一外:
起心動念是行為之始,也是判斷善惡的分界線,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是仁心的起點。
以仁為分界,什麼該做?什麼不該做?就有清楚的分野。該做的雖千萬人吾往矣,不該做的威武不能屈,富貴不能移,也就是義了。

禮與智一組,一樣是一內一外:
禮講的是尊重而非外在禮儀,因為尊重對方及第三者,所以不論是為或不為,都將他人感受與想法納入考慮,這就是尊重,也就是禮。
智非權謀,而是在尊重的角度下,去思考如何取得三贏。因為智者明白,有贏就有輸,有輸就有反撲,唯有三贏才是保持盈泰之道。

信,不僅對人,更重要的是對己。從自己起心動念起,勇於為所當為,為時考慮他人立場謀求三贏,而最終完成,盡心盡力,無愧天地也無愧於信念,這就是信。

武德始於仁心,終於信守,
非僅習武之人之事,而是凡想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都會經歷
另一個角度來說,踩在實現生命意義路上之人即為武者。

2013/11/21


日常開課連結:http://tobeonekf.blogspot.tw/2016/06/blog-post_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