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鑽拳外架腳隨開,拉弓射箭眼隨來。
前腳御龜後腳輾,關前坐馬定心胎。"
形如登高臨遠,氣勢如破浪推山。
古人練此步,不只是為了站穩,而是為了——前進。
前進之時,全身撐展到極致,像一張滿弓,蓄勢待發。
要訣如下:
膝落湧泉,頭上拔而略前傾,位於前腿大腿上方(前至膝後至胯前);
臀部沉下,脊椎順勢延展至後腳跟,自然折胯。
遠觀如馬步一腿向後,近看則知此勢既可猛衝,也可鎮守。
此式一成,可生推進之力,也可生抵抗之力。
古戰場上,士兵防敵推擠、破敵陣列,皆用此勢而立不敗。
進退之法:
·
進,以身領步,不以腳探先。如此推進如山崩海嘯,且護膝無傷。
·
退,以後撤腳為主,不仰頭後縮,姿態穩而不失勢。
切記,這是通法,招式不同,狀況不同,則法亦隨之變。
練與用之別:
平日練功,弓箭步要撐大,以鍛肌群、展筋骨、通神經、養精神。
實戰之時,步未必需大,但精氣神要領不可失。
我常令門下少年以弓箭步要領跑步,結果不費力而成績大進,且膝踝安然。
轉身之謎:
·
爆發力求快,用腳掌轉。
· 穩定力求穩,用腳跟轉。
兩法並行,視局勢而定,無絕對之分。
記住——
弓箭步,非僅一個姿勢,而是你在武道上「前進」與「立穩」的根基。
得其形易,得其神難。勤修者,必能步步向前,勢不可擋。
2025/08/10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