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很保護我的學生,為了比賽把學生操到受傷,對我來說是不道德的事。
"先研究不傷身體,再講究效果。"
這是五洲製藥的廣告詞,很俗,但的確有理。
我教武術,最注意三點:
一、不會運動傷害。(沒有這項,越認真越傷害)
二、促進身體健康。(年紀增長,會知道這才是一切)
三、具有防身效果。
常看有人練太極,練柔道,練跆拳,打籃球....傷了膝蓋或脊椎,
總要修養半天,再回去練,又傷、再休養...
看起來很熱血,但最後就是放棄,
練武術不懂得如何養護身體,不但白忙一場,還得不償失。
85年的區運賽,因為對手於暫停時間的蓄意犯規,造成我膝蓋嚴重受傷。
西醫說停止練習不能動,連走路都要避免,就停止練習不敢動。
看中醫,中醫針灸之餘說要舉小腿鍛鍊四頭肌,就舉小腿。
結果幾年的時間過去了,從盼望能回去比賽,變成盼望可以正常走路爬樓梯。
這之間看過許多中西醫,一致的答案就是"你這輩子就是這樣了"。
不服氣,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,開始恢復練長拳,也以自身做研究,從一走就痛,到能慢慢下蹲,到能跑能踢。(這有賴於長拳的架式非常符合人體力學,對於端正骨格、活絡筋膜很有幫助。)
若你問我,為了比賽而受傷值得嗎?想到那段舉步維艱、充滿絕望的數年,我的答案是否定的。
我很保護我的學生,常用許多的案例跟學生分享,來告訴他們受傷的原因是什麼,怎麼練才不會受傷,姿勢該怎麼調整,那些動作對舊傷很有幫助...
整體來說,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,不外乎是姿勢錯誤,及施力錯誤導致。
很多醫生會告訴你要鍛鍊肌力,不可否認肌力很重要,但我看過太多肌力強的人膝蓋等等...受傷,別說練拳連行走都有困難。

因此學習本門長拳,從馬步開始,就一直在建立端正的骨架和學習正確的施力。(準確來說,從熱身就開始了)
如此,不但不會造成傷害,而且同時達成健身、養身與防身的功能。
不論老小都適合,
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想法,歡迎一起來練習。
註1:
如果你喜歡武術,首先要學的就是不要受傷,因為一受傷就是長期缺席.
而這些保護自己不會受傷的運動方式,在傳武中,就是養身最基本的功能。
不會養身,武術之路終究不長久。
養身的功夫通了,身體運作方式順暢了,武術自然就容易上手
有人喜歡將養身和習武分開,我個人覺得是可惜了。
他其實是在同一條路上的。
比起台中出火車站順著中正路直走會接著中港路,
更像佛教的戒定慧,是在同條路上互相搭理,密不可分。
註2:這是另一個姿勢錯誤導致手腕痛的例子
日常開課資訊連結:http://tobeonekf.blogspot.tw/2016/06/blog-post_2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