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拳來自於戰爭,人在戰場上最重要的就是活下來,也就是防身。
防身訓練以保護生命,脫離險境為目的,包括反擊也是以這個原則為主。互毆致勝並不符合防身的目的。
以下是陷入危險時的5個基本保命原則:
1防身時遇到最危險的狀況不是對方持刀,而是不知道對方持刀。
因此拳架要能保持距離應對,避免在不清楚狀況下貼身纏鬥,這是第一關。
2當發現對方持刀,要保護的部位不是頭顱,而是軀幹。
因為頭顱有厚硬的頭骨保護,相對安全。所以持匕首真的要殺人的話,會以軀幹為主要目標。
格鬥訓練中,以雙手護頭,腹部練抗打的習慣,在防身中無疑是危險的。這次國中生的慘劇,致命傷都在軀幹,可見一般。
3以衣服外套包住手臂進行防守
不要再聽信拿書包格擋了,拜託!
手拿書包格檔,還不如空手格檔。因為書包的重量不但會降低防守的靈活性,加上對方直覺上會一手抓住書包拉扯,使你的肩頸要害全露出來,不用兩秒就中刀,這我每次在講座中都會演練,沒有一次例外。
空手劃傷最多殘廢,肩頸中刀是會沒命的。
4大叫
如果四周有人,大喊"有人拿刀、快來幫忙",會使對方心生警惕,注意力轉移到四週人群,猶豫是否繼續攻擊,甚至因此退卻都有可能。
5反擊
面對真的蓄意攻擊的刀械,除非能脫離險境,否則反擊是必須的。千萬不要以為防守就能帶來和平,施暴者只有在意識到自己也遭受危險時才會停止。
第一擊就要針對要害做強力反擊,讓他失去行動力,最好的方式就是針對下襠做踢擊,千萬不要猶豫,因為你不是在醫院和法院之間做選擇,而是在殯儀館前徘徊。也不要玩消耗戰,因為你消耗不過刀。
對了,有書包不要拿來阻擋,要拿來甩擊,殺傷力不強,但可以使對方瞬間失衡而減緩攻擊,增加逃跑的機會。
上述5點,真的重要,請牢記,不要再發生慘劇了。
另外,以防身而言,還有很多值得練習的部分,例如:
如何切入對方攻擊死角?如何脫離險境?如何使對方難以追擊?
如何扛住體格優勢者的砸擊與推擠?如何從包圍群中離開?...
我真的建議找適合的武術教練好好學習。
--------------
例如:招式上考量對方持械、一對多;兵器招式多考量對應不同種兵器;徒手練習容易銜接兵器訓練、摔打一體、更重視保護肚子....
以保護肚子來說,一般空手格鬥,肚子挨一拳比不上頭部被重創,因此要保護的是頭;
而在面對對方持械時,
頭部挨一刀的危險性遠比不上腹部被刺入,
因為頭有全身最硬的頭骨保護,沒有三兩三,頂多是皮肉傷。
但若捅向柔軟的腹部,狀況會完全不同,傷者很快喪失行動力,接下來非常容易因為細菌感染而死亡。
這些動作不見得適合格鬥賽事(就像以徒手設計的招式,也不適合面對兵刃),卻很適合保護自己生命安全。
而在面對對方持械時,
頭部挨一刀的危險性遠比不上腹部被刺入,
因為頭有全身最硬的頭骨保護,沒有三兩三,頂多是皮肉傷。
但若捅向柔軟的腹部,狀況會完全不同,傷者很快喪失行動力,接下來非常容易因為細菌感染而死亡。
![]() |
"架"這個動作在傳武中很常見, 只要做的正確小孩也可以擋住大人的下砍, 但這動作在徒手格鬥中是很少見的。 |
我曾在防身講座中,讓未曾學過武術的來賓,分別擺出傳武的架式和常見的格鬥架式。
面對一樣未學武的持刀攻擊者,
當以格鬥架式對付時,三秒之內要害中刀,
而用傳武架式時,卻可以維持30秒以上的生命安全
(30秒的原因是我喊卡,因為我得繼續上課),
同樣是沒學過武術的人,只因為架式不同結果就不同。
現在社會混亂,隨機殺人的,講兩句就砍人的比比皆是。
我想不一定每個人都要上擂台,但每個人都需要學會保護自己
這點是我現在教傳武中很重要的一個要素,
我不想教學生打架,但我必須教他們防身。
(在香港反送中中,看見了我建議的方法在真實事件中出現,當然我不知道是有人引薦或是英雄所見略同,是其他有經驗人的指導)
至於這樣的傳武,如何做出成績,讓多數人可以看見,這是另一個課題了。
延伸閱讀:
合意武術公益防身講座 歡迎邀約
註釋:
1.傳武對於頭部的保護是有的。
2.傳武套路中對軀幹身體的攻擊及防禦招式出現次數遠多於頭部,明顯相當重視軀幹防禦。
3.戰爭留在傳武中的DNA:
3.1由於要擊入敵人盔甲,所以攻擊以貫入深砍、一擊必殺為主,不走輕點即回及削弱戰法。
3.2或透過推打使對方倒地再加以刺殺,因此套路中多有摔跤、推撞招式。
3.3身體頭部正直,以負擔盔甲及重兵器重量,這對端正脊椎身體健康很有幫助。
3.4動作以穩定為主,較少不斷跳動及頭部晃動的動作,
別說披甲持大槍,即使拿著小刀,都會讓這些動作變得不可行。
3.5攻擊防禦以中線為主,這在列陣持槍時非常有效,也利於面對兵器防禦。
3.6徒手招式很類似兵器的動作,明顯是為了持兵作戰作準備, 或是由兵器招式演變而來。
3.7越以重兵為攻擊手段的武術,動作和架式會越大。
3.8還有一點....忘了,想到再補充
ps:越晚期出現的民間武術上述特點越少,因為離戰場越遠,重兵需求降低,手搏需求提升之故。
開課資訊:
Line連結:https://lin.ee/OFqVPSr
LineID: @038nbkps
註釋:
1.傳武對於頭部的保護是有的。
2.傳武套路中對軀幹身體的攻擊及防禦招式出現次數遠多於頭部,明顯相當重視軀幹防禦。
3.戰爭留在傳武中的DNA:
3.1由於要擊入敵人盔甲,所以攻擊以貫入深砍、一擊必殺為主,不走輕點即回及削弱戰法。
3.2或透過推打使對方倒地再加以刺殺,因此套路中多有摔跤、推撞招式。
3.3身體頭部正直,以負擔盔甲及重兵器重量,這對端正脊椎身體健康很有幫助。
3.4動作以穩定為主,較少不斷跳動及頭部晃動的動作,
別說披甲持大槍,即使拿著小刀,都會讓這些動作變得不可行。
3.5攻擊防禦以中線為主,這在列陣持槍時非常有效,也利於面對兵器防禦。
3.6徒手招式很類似兵器的動作,明顯是為了持兵作戰作準備, 或是由兵器招式演變而來。
3.7越以重兵為攻擊手段的武術,動作和架式會越大。
3.8還有一點....忘了,想到再補充
ps:越晚期出現的民間武術上述特點越少,因為離戰場越遠,重兵需求降低,手搏需求提升之故。
ps:
講到刀械,傳武刀法中的第一式往往是藏刀式,
側身將刀貼在後大腿側,從正面看是看不到刀的。
這姿勢在比賽場合是非常可笑的做法:把兵器放在身後,是要讓身體保護兵器嗎?
但放在防身中卻是傳達了非常重要觀念,
如果狀況危急,你非得用刀傷害對方才能保護自己時,
最好的方法,不是七早八早把刀拿出來指著對方,
而是不要讓對方知道你有刀具,讓對方門戶大開,毫無防備的接近你才是上策。
這是傳武的真實面目,不是比賽致勝,而是防身求生。
講到刀械,傳武刀法中的第一式往往是藏刀式,
側身將刀貼在後大腿側,從正面看是看不到刀的。
這姿勢在比賽場合是非常可笑的做法:把兵器放在身後,是要讓身體保護兵器嗎?
但放在防身中卻是傳達了非常重要觀念,
如果狀況危急,你非得用刀傷害對方才能保護自己時,
最好的方法,不是七早八早把刀拿出來指著對方,
而是不要讓對方知道你有刀具,讓對方門戶大開,毫無防備的接近你才是上策。
這是傳武的真實面目,不是比賽致勝,而是防身求生。